卷起来的文化馆将压力给到了2024年

2024-08-21 05:17:4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卷起来的文化馆将压力给到了2024年最近,小都发现身边的朋友们,流行起给自己主动找“班”上。学乐器的、练瑜伽的、打乒乓球的、跳街舞的......

  学街舞的@飞姐按头给小都安利:“文化馆简直是宝藏,好多公益课程可以上!自从发现可以在这里学街舞,我几乎每周都泡在文化馆了。”

  练瑜伽的@书说:“今年最常去的地方,就是文化馆了。提前抢个课,按时直接去就行。有时候瑜伽课被抢完了,我就报钢琴、吉他等乐器课体验体验,特别好玩,还认识了好多新朋友。”

  提供着各种文艺活动的成都市文化馆,成了年轻人们扎堆过周末的地方。而除了丰富多彩的“班”之外,这个宝藏去处,有更多好玩值得探索。

  AR亲子双节探馆、沉浸式剧本杀、沉浸式戏剧游园会、沉浸式展览......在沉浸式体验的创新探索上,成都市文化馆高能量、高频率的文化活动,任谁看了都得说一句:“太超过了。”

  还记得为期4个月的戏剧艺术体验季吗?5月起,成都市文化馆为喜欢戏剧的朋友们提供舞台。小众的戏剧,通过戏剧沙龙、剧本围读、剧目赏析等多场主题活动持续展开。沉浸式感受戏剧的经历,不仅满足了戏剧爱好者们的期待,也让更多人开始了解、喜欢戏剧。

  国庆假期,小都就打卡了一场名为《成都中轴:烟火之色》的沉浸式展览。你可能不知道,成都市文化馆四楼竟然还藏着个美术馆吧?

  当City Walk成为生活潮流,不断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成都市文化馆,将朱毁毁镜头下烟火气十足的“街头”搬进了四楼的大家美术馆,让市民朋友们在馆内漫游时,还可以另一个视角打捞日常之美,感知成都烟火之“色”。

  戏剧+市集,又是什么新搭配?会耍的成都市文化馆给出了这样的脑洞——将传统文化、沉浸式戏剧、公共文化场馆结合,打造了一个全场景、全过程覆盖的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狂飙汉‘潮’沉浸式戏剧游园会。

  2天时间里,文化馆内上演了8场沉浸式戏剧互动演出。观众不仅可以零距离观赏戏剧,还能与演员们一起飙演技,共创剧情。同时,现场的灯笼、剪纸、竹编、糖画等将氛围感拉满。当穿着汉服的年轻人们扎堆出现、穿行,如戏如梦之景,仿佛打破时空米乐M6,让人一秒穿越至汉朝。

  当沉浸式文化活动接连不断,各种新奇或传统或小众的艺术完美结合,城市的艺术氛围,更为丰盈。成都市文化馆馆内的沉浸式体验厅、黑匣子微剧场、剧本杀活动室等公共空间,和创新打造出创意文创、数玩潮流体验等多主题场景,也让我们随时随地,“玩”得更尽兴。

  比如用传统音乐演奏技术以及现代科技音乐理念,合成新型迷幻游牧音乐的成都乐队Taiga,歌曲里的呼麦、马头琴、民歌等民族音乐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今年2月,中国民族音乐普及推广中心落地成都市文化馆,开启了成都民族音乐传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局面。

  在多元文化袭来时,成都市文化馆更大程度地做着民族音乐普及与推广:开展民族音乐公益培训和公益讲座;今年,增设了民族音乐类艺术普及推广公益特色课程和民族音乐普及推广月;走进文化馆4楼的民族文化音乐展厅,更能看到专门打造的中国民族音乐研学实践基地。

  成都市文化馆创办的“雏鹰展翅”传统文化研学志愿服务品牌,更是以传统文化为根基,通过游戏化教学、沉浸式体验、场景化学习等,串联起民族音乐、古诗词、民俗文化三大主题,将国风舞台剧、魅力皮影、国粹川剧、千年拓印等多个版块融入到研学活动中,让小朋友们在玩耍中,也能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

  9月,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文化馆、广东省东莞市文化馆、云南省文化馆、陕西省汉中市文化馆等其他全国首批中国民族音乐普及推广中心,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等专业高校,以及民族民间艺术与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和民族音乐艺术家们齐聚成都,带来了“中国民族音乐普及推广中心民族音乐交流展示展演”。

  想说一次开放麦,做一次脱口秀演员;对即兴喜剧感兴趣,想要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想要体验一次亲子魔术剧、木偶剧,和小朋友一起表演等;成都市文化馆的“周末星舞台”,时刻等你上场。

  而成都市文化馆,不仅给予每位市民站上舞台的机会,更持续以一次次的文化盛宴,邀约着更多人参与进这丰盈的艺术生活。

  “成都文化四季风,锦城无处不飞歌”。今年,“成都文化四季风”以高频且充满趣味的文化活动,塑造了幸福日常,培育出一支支优质队伍和一个个高质量作品。成都市文化馆举办的“文艺繁星计划”,同样关注着许多有着成都特色的原创戏剧、曲艺类的作品和队伍。

  为充分展示群众文艺创作成果,针对四川群星奖——这一全省最高水平的综合性群众文化艺术赛事活动,成都市文化馆在“群星奖”的创作与打造工作中更是不断探索,形成了“上下联动、各投资源、共创精品”的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机制,推出“市区联动”的合作模式,6件作品进入四川群星奖拟获奖作品公示名单,拟获四川群星奖。

  比如,以非遗文化“四川评书”为表现形式打造的作品《群里的事儿》,获得了第二届“文艺繁星计划”二等奖、拟获四川群星奖。据青羊区文化馆馆员@吴穹介绍,这个结合非遗文化四川评书的原创作品,取自成都一个小区里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吴穹说:“现在曲艺的很多项目濒危,与年轻观众脱节了,很多人不知道从哪些方面来欣赏、了解,喜欢它。”而当从真实故事取材,结合非遗文化,通过展演和一次次参赛,非遗文化——就此被更多人看到了。

  在成都市文化馆馆员@杨磊看来,文化馆的作用,便是凝聚。“成都市文化馆凝聚区市县文化馆、优质文艺创作队伍,让更多的舞台精品呈现出来,为我们带来了更为丰富的艺术生活。而当一部部好作品凝聚在一处,这也激发着更多创作者,有了去创作出更多好作品的热情。”

  成都的街头,向来是风景。漫步其间,相信你一定也曾偶遇过,由成都市文化馆组织的“成都街头艺术表演”。

  节假日期间,“街头文化艺术擂台赛”“街头钢琴秀”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上演,成都的城市音乐属性被激发、彰显。

  “公园20分钟理论”指每天去公园待上20分钟,就能让状态变得更好。试想一下,当在公园里惬意行走时偶遇一场街头表演,足以为日常注入更多能量。

  可以说,成都市文化馆,既是是文艺的孵化场,更是我们的“补给站”。它积极推进全民美育普及,不仅是各种文化生活生成的基因,亦不断为这座城市的日常注入更多温暖。

  持续开展文旅志愿服务的成都市文化馆,还把艺术带到了特殊人群中去、带向成渝德眉资之间。文旅志愿者们以自己为媒介,传达爱与温暖。

  为了让全民艺术普及工作惠及更多市民,成都市文化馆还提供了“文化天府”云平台:直播、慕课、线上活动、圈子交流……足不出户亦可享丰富文化生活。目前,“文化天府”数字文化资源的总量数据已近40TB。

  当成都市文化馆持续输出文化活动,让多元的文艺形式如开盲盒般落入日常,作为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一员,我们随时可见其精彩与丰盈。

  点击下方H5,即可参与抽取由成都市文化馆提供的新年艺文盲盒,“豪华”艺文阵容——全年任意参与一门艺术课程,限时派送。

搜索